2004/11/25

[文化] 悼黃霑

黃霑的鬼才,就是香港的文化。在我的個人回憶中,「創作人」一詞,最初只是用來形容黃霑。輝黃合作,對我來說印象不深,對顧家輝的曲與編樂,由始至終都較為吸引,黃霑的詞,原來是要年月消逝,在一些懷舊金曲節目之上,用來細味回顧的,所以昨夜,我又一個人坐在電視機前,不捨得睡。

後來我修讀電影,反反覆覆讀過黃霑拍攝《大家樂》的故事,漸漸了解到創作人的執著,了解到原來在市井拜金包裝之下,他也是一個忠於創作的人,他愛才,更甚於他愛財。

他於80年代的報紙專欄文章,曾誘惑過無數青年人投身廣告業,身變投身廣告的長輩,無不視黃霑為偶像,偶有一個與他開會共事的,都會在同輩間大事張揚,猶如小Fans攀附天王天后,很是趣緻。

在香港風華正茂的年代,電視上就出現了《今夜不設防》這一個酒色財氣的、富有香港特色的清談節目,是製造名咀的始作俑者,三位男主持又煙又酒,是豪邁,美化為人生的終極目標,回味一想,沒有黃霑,這個節目應是潰不成軍。

到慈祥鵬過聖誕、到港事顧問、到23條期間專訪葉劉淑儀,都只不過是霎眼的政治風景,一吹而過,我意識到光煇的年代原來是有盡期的,生命,原來也是有盡期的。

黃霑那種聲量過大的笑聲,是少有不惹人反感的。






<< 首頁

This page is powered by Blogger. Isn't yours?

訂閱 文章 [Atom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