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5/03/21
[數碼] 追求數字?倒不如追求效果
數字是甚麼?36、24、36就是完美嗎?曾幾何時,我也是一個迷戀數字的人,1440dpi的打印機一定優勝於800dpi打印機,500萬像數就是好過400萬像數一點點。不過,事實並非如此,數字歸數字,效果歸效果。
正如今日一部接一部的數碼相機強力登場,都以「像數」作為宣傳焦點,但細心一看,其實數碼相機的規格千變萬化,數字大小,只是其中一個項目而已。舉一個簡單有趣的實際,妙齡小姐買了一部輕如羽毛的數碼相機,高解像的,但拍出來的照片就是一榻糊塗,效果比以往用「大牛龜」數碼相機還差,為甚麼?
這個問題沒有必然答案。但我一看照片,最重大的發現原來是小姐未能「穩手」把持相機,一個微型的按鍵,結合高解像的效果,最後變成「鬆郁濛」,難怪!
又或者說回實際一點的例子,近日坊間多見了「CMOS」技術的高解像數碼相機,大家又回到老問題了──「CCD好還是CMOS好?」。事實上,除了像數的數值有所不同外,兩種技術也有其利弊,對相片效果也甚具影響,無可否認,CCD的技術帶領了我們擁有一系列的家用數碼相機產品,但CCD的過熱及耗電問題其實對相片效果也甚具威脅,CMOS在這方面,有其優勢。
但是否「CMOS勝過CCD呢?」……哎呀!不要再掉到原始問題的圈套中,我不是講了,效果歸效果嘛,還信甚麼技術!
正如今日一部接一部的數碼相機強力登場,都以「像數」作為宣傳焦點,但細心一看,其實數碼相機的規格千變萬化,數字大小,只是其中一個項目而已。舉一個簡單有趣的實際,妙齡小姐買了一部輕如羽毛的數碼相機,高解像的,但拍出來的照片就是一榻糊塗,效果比以往用「大牛龜」數碼相機還差,為甚麼?
這個問題沒有必然答案。但我一看照片,最重大的發現原來是小姐未能「穩手」把持相機,一個微型的按鍵,結合高解像的效果,最後變成「鬆郁濛」,難怪!
又或者說回實際一點的例子,近日坊間多見了「CMOS」技術的高解像數碼相機,大家又回到老問題了──「CCD好還是CMOS好?」。事實上,除了像數的數值有所不同外,兩種技術也有其利弊,對相片效果也甚具影響,無可否認,CCD的技術帶領了我們擁有一系列的家用數碼相機產品,但CCD的過熱及耗電問題其實對相片效果也甚具威脅,CMOS在這方面,有其優勢。
但是否「CMOS勝過CCD呢?」……哎呀!不要再掉到原始問題的圈套中,我不是講了,效果歸效果嘛,還信甚麼技術!
訂閱 文章 [Atom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