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5/03/26
[社會] 手電社會學
手機──十多年前是一個大水壼,定性為大人物、老闆級的身份象徵,但到今日,是人有我有,全港估計共有680萬部,處身在700多萬人口的香港,比例之大,令人乍舌。總之,人人手執一機(或兩機),大人如是,青年人如是,連小朋友差不多也如是。當然,小朋友應否用手機又是另一個社會課題。
英國專家認為八歲以下不宜使用手機,擔心輻射會影響腦部發育,不過,據調查顯示,香港小孩最早擁有手機的年齡是六歲,而六歲至十五歲的香港小孩手機擁有率為29%,相比其他亞洲國家,數字超於澳洲及日本的25%,也「贏」了新西蘭及新加坡的24%。
究竟六歲小孩是否須要使用手機呢?生產商舉了一堆例子,例如父母能追蹤小孩行蹤、方便應付緊急事故、加強小孩社交溝通能力云云,如此,生產商又出師有名,製造一些適合小孩應用的手機,大開賺錢門徑。
雖然醫學上的不良影響還未能完全成立,我還是建議不要讓兒童過早使用手機,君不見香港人在過份依賴手機之下,對約會時間的觀念、對書寫溝通的方式等均越見模糊。當馮小剛導演的電影《手機》揭示出讓人膽戰心驚、滿載謊言的城市故事後,我更怕兒童手機的普及帶來另一場社會風潮。
我們明知自己活在一個身份炫耀、謊言假意的社會中,怎會想下一代提早受罪呢!
英國專家認為八歲以下不宜使用手機,擔心輻射會影響腦部發育,不過,據調查顯示,香港小孩最早擁有手機的年齡是六歲,而六歲至十五歲的香港小孩手機擁有率為29%,相比其他亞洲國家,數字超於澳洲及日本的25%,也「贏」了新西蘭及新加坡的24%。
究竟六歲小孩是否須要使用手機呢?生產商舉了一堆例子,例如父母能追蹤小孩行蹤、方便應付緊急事故、加強小孩社交溝通能力云云,如此,生產商又出師有名,製造一些適合小孩應用的手機,大開賺錢門徑。
雖然醫學上的不良影響還未能完全成立,我還是建議不要讓兒童過早使用手機,君不見香港人在過份依賴手機之下,對約會時間的觀念、對書寫溝通的方式等均越見模糊。當馮小剛導演的電影《手機》揭示出讓人膽戰心驚、滿載謊言的城市故事後,我更怕兒童手機的普及帶來另一場社會風潮。
我們明知自己活在一個身份炫耀、謊言假意的社會中,怎會想下一代提早受罪呢!
訂閱 文章 [Atom]